:::

比病人還珍惜病人的牙齒——牙科醫師王剛毅獲頒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

「台東的牙醫師就少,山裡更需要牙醫師。
期盼透過這次得獎,
可以讓更多牙醫有意願來台東,做牙科醫療的工作,
在台東幫助這邊的人。」
王醫師衷心祈願著……

文/結金球

02-1.jpg東基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呂信雄(左十一)等醫院同工及親友北上為王醫師(左十,持獎座者)祝賀,牙科門診團隊還贈送一份以動物牙齒與顎骨等素材創作象徵英勇的排灣族工藝品(右三潘秋霞護理長手中所捧)。攝影/陳仲亭

  我兒子是牙醫啊,將來這十一樓要給我兒子開業啊!當年王剛毅還在唸台灣大學牙醫學系時,王爸爸流露出對兒子的深深期許。「不要這樣想哦,我畢業了,要去山裡做義工哦!不要想我開業賺錢哦!」沒想到兒子竟這樣回答的王爸爸吃驚的瞪大雙眼,一副這是什麼意思啊?」

  這段往事,王醫師早已忘卻,經母親提及,他才找回記憶原來,王醫師還是學生的時候,就萌生去山裡幫孩子看牙的心志。

  拓荒於台東縣無牙醫鄉、守護偏遠國小孩童牙齒健康的牙科醫師王剛毅,醫路走來初心不變,獲頒第三十二屆醫療奉獻獎。這是東基自1964年立院以來所獲的第十座,也是本國人自宣教士手中接棒廿四年來,繼呂信雄院長(現任東基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婦產科醫師郭成興、耳鼻喉科醫師陳玉祥後,第四度獲得該獎的肯定!

「剛」強堅「毅」柔軟心

  「我只是做該做的事。篤信基督、謙卑自持的王醫師,得知獲獎時淡然的說。「能獲這個獎,首先要感謝妻子和兩個兒子也願意跟著來台東,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在這邊工作;接下來要感謝醫院,這是一所很溫馨的醫院,其中牙科的助理團隊,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這些助理幫我的話,我是沒有辦法做成這些工作,其實這個獎應該要給整個牙科,不是給我個人。」

  十月二十二日的頒獎典禮上,王醫師在台上接受主持人訪問時,想起家人多年來的支持、思及山區國小孩童的牙齒……激動哽咽的說不出話來。人如其名「強堅」的王醫師,其實藏著一顆柔軟心

台東縣無牙醫鄉牙科服務的先驅者

02-2.jpg2001年七月的東基募款座談會上,譚爸爸(右)把另一位宣教士使用多年的醫療公事包交給王醫師,象徵「交棒」給新生代醫師。照片提供/東基歷史資料庫

  1999年三月,擁有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擔任台大醫學院副教授及台大醫院牙科部齒顎矯正科醫師的王剛毅,受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譚爸爸)演講的感召,以及後續譚與時任院長呂信雄的聯袂家訪深談,決定舉家搬到台東。是年八月正式加入東基醫療團隊,重新啟動已暫停三年的東基牙科服務,成為譚院長疾呼「台灣醫師,您在哪裡?」的第一位響應者。

  在院內牙科運作步上正軌後,王醫師積極展開山地巡迴醫療及後來的IDS,把牙科治療及保健服務帶進台東縣的無牙醫鄉。他認為,在無牙醫鄉連牙醫師都沒有,怎麼看牙?更遑論預防衛教。一旦有了牙醫師進駐,牙痛問題有人可以解決,民眾自然就知道要看牙齒;接下來談牙齒保健的事也比較有根有基。02-3.jpg

在鸞山國小(延平鄉)的看牙過程中,王醫師透過鏡子讓孩童了解自身的牙齒狀況攝影/陳仲亭

  多年來,王醫師除了在醫院開門診、會診住院病人,也和學校護理師合作,到偏遠國小巡迴看牙,服務成人、青少年、孩童、身心障礙者至少三萬人次。從2001年起,他巡迴醫療過的地點包括大武鄉、達仁鄉、延平鄉的八所國小及兩所分校(其中大武鄉的在服務數年後,因故暫停)。不只是開學期間,也把握寒、暑假的時機到校為孩子看牙。位於南迴線的國小,從醫院去一趟,來回動輒破百公里,他甘之如飴。妻子朱碧蘭從一開始即擔任山巡志工,開著裝滿牙科醫療器材的巡迴醫療車,跟著夫婿穿梭部落或國小約八年,並為孩童提供牙齒保健衛教。

扮演轉診樞紐、珍惜每一顆牙

  比王醫師晚一年進東基的副院長洪樂堯醫師指出:「當年牙科的設備算是齊全,但是和首屈一指的台大醫院相比,可說是簡陋。尤其台東的資源較少,缺乏相關配套,很多事情王醫師都要親手做。」的確,台大醫院牙科部細分為口腔顎面外科、牙髓病科(根管治療)、補綴科(假牙製作)等,從醫院龍頭乍到地區醫院,落差的適應及挑戰的因應,王醫師不抱怨。

  加入東基後,他仍以兼任的方式繼續在台大醫院開設週四門診,每兩週一次的頻率施行一年後,改為每月一次。這樣的堅持,超過廿二年。王醫師說,他這麼做,一來是為自己保有受教的機會,二來是為病人保有順暢的轉介。另外在齒顎矯正醫師人力不足的年代,王醫師持續支援花蓮門諾醫院週五的齒顎矯正門診,從早期的每週一次,後來改為每兩週一次。這樣的堅持,將近十八年。

  王醫師表示,孩子大概是六歲前後換牙,長出來的第一顆恆齒是「第一大臼齒」,也稱六歲牙。很多父母會誤認是乳牙,而沒有注意。「很多小朋友沒有那顆牙,因為一長出來就被蛀掉了。」他戲稱,出來巡迴醫療就是要顧好這四顆第一大臼齒。我至少可以看到孩童十二歲。小學一年級甚至更早的時候開始保護它看著它,所以,十二歲以前這顆牙都在我的監督之下,讓他們的這顆牙齒至少不會太差。」

  「不管有沒有帶健保卡,孩子都有權利看牙齒。」在這樣的信念下,王醫師針對補卡有困難者,積極向醫院社工室申請醫療貧困基金,為孩童的就醫問題解套。

會說對不起的醫師

  十多年前曾讓王醫師做牙齒矯正的二十多歲C小姐,二月發生車禍,兩顆牙斷裂,到門診給王醫師診治,她形容王醫師「一如既往地親切、謙虛」。她特地寫卡片致謝:「……治療過程中,王醫師發現我痛苦的樣子,頻頻跟我對不起,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

  「王醫師為小朋友打麻藥時,會先跟小朋友解釋說『會有一點痛』。當小朋友會痛時,王醫師馬上說『對不起,對不起,我會再輕一點哦!』他的真情流露讓小朋友很安心、很信任王醫師。」鸞山國小陳護理師看到這一幕,很是感動。

最大的鼓勵 孩童留言將效法去助人

     行醫生涯四十一年來,最令王醫師感動的事就發生在早年牙科巡迴醫療時。大約2002年,王醫師一行人抵達大鳥國小(大武鄉)正組裝治療設備時,有小朋友要他們看黑板。王醫師趨前看到黑板上小朋友工整的粉筆字寫著:「牙醫師叔叔和護士阿姨:謝謝你們來幫我們治療牙齒,以後我們有能力時也要去幫助其他的人。」這段留言帶給王醫師深深的感動,多年後提起此事,他坦誠:「這是很大很大的獎勵,比任何獎項帶來的鼓勵都還要大。」

聽神的話是對的!

02-4.jpg攝於2020年王醫師(左四)與家人拜訪東基宣教士Carol(左三)時,右二為王醫師之母。除了自己這「一」粒種子落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台東縣,妻、兒、媳也陸續投身於在地的社福(家立立基金會)、科技、長照(一粒麥子基金會)領域。照片提供/王剛毅

  得知兒子獲獎,王醫師近九十高齡的母親說:謝謝大家看重他。」坦言當初王醫師捨台大的工作去鄉下台東,一開始確實不太放心,想當年王醫師都上台北一等的學校,難免會擔憂孫子的教育。在兒媳陪同下,她曾多次去偏遠國小了解王醫師山巡的情形,看到兒子很喜樂,也就很放心了。「台東是世外桃源。」當年王醫師告訴妻子朱碧蘭要去台東行醫時,感到徬徨的朱碧蘭偶然讀到聖經經文「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祢的手必引導我……」(詩篇139910),夫妻兩人因而確立了移民台東的決定想起這段過往,王醫師的母親直言:「聽神的話是對的!」  

02-6.jpg台坂國小(達仁鄉)小朋友一筆一劃的寫出、畫出對王醫師伯伯的感謝。攝影/結金球

東基公益雙月刊154期(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