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麥子基金會二十週年 感謝有您

文/一粒麥子基金會總會社工 李人杰

照片提供/花蓮服務中心

  一粒麥子基金會在今年十一月正式成立滿二十週年,感謝社會大眾的幫助,使一粒麥子有力量持續服務。從當初只有一名兼職員工起,發展至今,在台灣七個縣市合計約八百位同工在照顧弱勢對象。在老障服務方面,每月平均服務超過十萬五千人次。

承襲宣教士精神 從偏遠出發

  早期台東基督教醫院諸多外籍宣教士不遠千里來台東偏鄉服務,以巡迴醫療的方式,為許多偏遠部落和社區帶來專業的醫療照護但是在醫療與藥物之外,社區與部落的長者仍有許多照顧上的需要,於是在周麗華女士捐助下,東基院長呂信雄正式登記成立一粒麥子基金會,從台東縣東興部落設置老人日托站出發,開始擴大服務範圍與服務項目。

  此後,一粒麥子陸續開辦了送餐服務、居家服務、交通接送服務,並設法在偏遠地區的鄉鎮設置社區日間照顧中心,給予失能失智長者更周全的照顧措施。在守護弱勢年長者與身心障礙者的同時,一粒麥子同時關懷他們的家庭照顧者,提供支持陪伴的力量。

  一粒麥子的腳步從台東縣出發,先是受邀參與花蓮縣中、南區的長照服務,此後漸漸將服務範圍延伸到宜蘭、台南新北、台北及屏東等縣市,前進地理上或心靈上的偏鄉提供服務。

善用資源 嘗試提供優質服務

  二十年前,台灣的長期照顧(護)服務概念還未完善,一粒麥子便一步一步開始進行嘗試,想為長者與家屬帶來更好的服務。讓「在地安老」的理想有機會在偏鄉實踐。

  最近這幾年,一粒麥子嘗試在花東的鄉鎮設立有福館,協調整合各種長照措施,讓民眾透過「一站式諮詢」連結各種政府與民間的照顧資源。一粒麥子也曾在宜蘭原住民地區的大同鄉推動整合服務的實驗方案,讓外來資源能更有效發揮,同時也培育在地照顧人力,發展社區互助照顧的量能。

  一粒麥子的這些努力,目的是要提高服務效能,避免政府及社會資源,因重複投入或不適切的分配,未能發揮最大功效。

  2016年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措施,使得長照網絡更加完整,各項長照服務措施彼此之間的橫向連結比以往改善許多,民眾也能更輕易接觸與掌握這些長照資源。一粒麥子諸多實驗服務方案,可說是走在公部門的正式服務之前。

長期照顧環境的變化

  回顧這二十年間,社會環境的改變也相當大,一粒麥子成立的2002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為9.02%,現在已幾乎成長一倍(17.5%),顯示有更多年長者需要照顧。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報告,如果再過二十年,全國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可能達到總人口將近三分之一的32.1%。一粒麥子多年來服務的基礎,不僅是照顧過去與現在的長者,同時也是為未來的挑戰預做準備。

  在台灣社會快速高齡化的同時,長期照顧服務也已發展為一項產業,服務能量有顯著提升。若以一粒麥子當時投入花蓮服務的契機為例,當時在花蓮中南區沒有單位提供照顧服務,因此花蓮縣政府徵詢一粒麥子到花蓮參與服務的可能性。如今,在花蓮縣內有超過三十間機構提供居家服務,其中包括非營利組織,以及營利性質的團隊。如此「榮景」在二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在服務量能擴大的此刻,一粒麥子仍將保持初衷,一方面提供高品質的照顧服務;二方面也將持續關注弱勢年長者的長照需求,設計與改善長照服務模式與輸送方式,將愛與關懷傳達到最需要的偏鄉與偏區。

14-1.jpg一粒麥子基金會同工擺出「飛越20 奮勇向前」週年活動的奮勇姿勢合影。

一粒麥子基金會的服務據點

東基公益雙月刊153期(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