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機構長的一封信

機構長妳好:

  先父歸空後,老媽的安置問題,讓大家煞費心思。

  我在屏東工作,對於長照有一些認識和接觸,因我有幾個好友,歷任屏東縣教育處行政業務,常提及屏東長照的現況和推廣,因此有這方面的關懷和概念。

  最重要的是,我們同輩的年紀,也都進入初老的階段,對於長照的問題,不僅僅是關心上一代,其實也是關心我們自己這一代。

  請外籍看護照顧老媽,不列入考慮的原因,是老媽的巴氏量表分數未達標,再者老媽對外籍看護,也有適應上的問題。

  因此於後,我便積極上網找台南長照的相關訊息和登記。

  一開始,是申請喘息服務,但一些時日後,我發現有一些問題,並沒達到我的想像。

  另外,從教育的觀點來看,我們希望,老人家能重新接受教育,且不要和社會脫節。而這兩個訴求,聘外籍看護和喘息服務,都僅能達近半我想要的功能。

  在我的探索過程,社會局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但細節與服務上,樹河基金會A個案管理師扮演積極的角色,讓我更深入認識日間照顧中心。

  兩年來的經驗,我發現一粒麥子日照中心的功效,已超乎我的想像和訴求。

  這裡,除了我想要的老人再教育和社會連結外,舉凡老人醫療、休閒、娛樂,都是俯拾即是的。

  其實,難能可貴的是老人家的成就感與歸屬感。

  家裡擺的都是老人家從學校帶回的作品,她似在炫耀她的能力和價值。

  另外,她會關心明天要不要上課,平日她是歸屬學校,這與平常人要上班和上課的,有同樣歸屬意義。

  非常感謝這些日子來,日照對老人家的多重關懷。她常講,日照照顧團隊比自己的孩子還要好和孝順。去學校,老人家憑添許多溫馨和親切的感覺。

  個人經驗,家庭內只要有一個人有日照的觀念,一村中只要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再加上一個提醒,我認為應該很多耆老都會想去日照。

楊數的兒子 林世哲

2023/08

老人學校 王秀亭
串串「四地」情 王秀亭

「東基公益」雙月刊159期(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