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水為酒」是聖經約翰福音記載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神蹟只出現在聖經裡?不然。
驀然回首,發現在東基的近二十六年歲月裡,經歷了很多神蹟。只是發生的當下並不明白,等到事情成了,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神蹟,並非偶然,是恩典!」
那年夏天,趙媽媽周麗華女士在台東縣長陳建年夫人陪同下來到東基。她看到行政單位沒有中央空調,老舊的窗型冷氣機卻沒有打開,只有風扇吹著熱風;再到門診及病房區走一趟,發現那裡竟如此的涼爽怡人,顯然是開了空調。兩相對照,她深信把錢交給這樣一位勤儉持家的院長,必定能好好善用。於是趙媽媽捐贈了巨額善款,幫助東基重建,祝福了無以計數的病人。
對於當年能見到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至今仍覺得不可思議。
2000年新醫療大樓(即現今的「恩典樓」)動土興建,隨著工程逐漸完工,我的心卻憂悶不已。動土前,我掛心大樓的起造;竣工後,我苦惱的是去哪兒找醫護人員?
很奇妙的是,在時任台東縣長徐慶元及前長庚大學校長張昭雄醫師的牽線下,竟見到了王董事長。聽完台東醫療資源缺乏的嚴重情況後,王董發話了:「按呢,咱應該要幫助𪜶(台語)。」獲得他當面的首肯,我心中的大石頭頓時卸下。
2002年十月起,東基獲得高雄長庚醫院的奧援,陸續派任十多位主治醫師常駐東基,也代訓東基護理人員。當年從鳥松受訓回院的護理同工,至今仍有八位留在臨床服務、兩位轉任東基公益相關體系的日間照顧及居家服務領域。
在台東最困難的,往往是人才,因而「徵才」最是讓我傷透腦筋。飽受人力的一波波青黃不接,哪知恩典也一件件顯現其中。
2006年時任台東馬偕醫院院長張冠宇對偏鄉醫師人力不足的窘境感同深受,成就了和東基的資源合作,派遣三位醫師加入東基。所派醫師是從台北總院直接調至東馬、東基,這樣的合作模式真是空前絕後。
2010年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郭守仁促成與東基締結醫療策略聯盟的合作,支援醫師外,更在資訊、病安、醫療品質上協助東基向上提升。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對東基的全力支持,是另一段奇蹟。2012年和信派了兩位資深護理長在東基成立「癌症諮詢室」,讓台東病人透過它能夠「無縫接軌」到和信,不管是就醫、開刀、病床等問題都可以在和信得到幫助。2013年受上帝感召的血液暨腫瘤內科醫師劉漢鼎主動來找我,記得他們夫妻帶著三個小孩從台北下來,說想來偏鄉行醫;從國泰綜合醫院來的劉醫師成為東基首位癌症專科醫師,擴充了東基化學治療的工作,也開啟了安寧居家照護的服務。2015年時任和信放射腫瘤科主任鄭鴻鈞和院務策進部主任林至常來找我,建議台東需要另外一台放射治療用儀器。一旦放療到位,加上原有的化學治療、安寧居家照護等,東基癌症中心的雛型就水到渠成了。幾經思量,決定蓋癌症醫療大樓(2020年啟用時命名為「盼望樓」)並添購直線加速器,之後又新增正子儀。興建期間,2019年東基派人去和信受訓、和信把最資深最成熟的鄭鴻鈞主任派到東基,讓癌症在地治療的計畫能夠順利推展。
閒不住的我,在新醫療大樓按部就班興建後,不斷思索:「還能為這塊土地做什麼?」隨著東基山地巡迴醫療服務的腳步,了解到留在山村和部落裡的老人和孩子,除了醫療照顧,還需要各種生活上的照顧和陪伴。加上台東縣人口老化的速度越趨嚴重,心中閃過成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念頭。
設立基金會的第一個門檻,就是籌措經費,當下腦海裡浮現了做事審慎周詳的趙媽媽身影。撥了電話給趙媽媽,當她得知東部許多獨居長輩乏人照顧,又慨然捐輸,贊助東基於2002年成立「一粒麥子基金會」,到了2008年再向內政部申請改隸為全國性基金會。如今的一粒麥子,專事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服務,已在全國七縣市成立服務中心。
來東基那年我四十三歲,一路走來,關鍵時刻都出現關鍵幫助!當年被迫從門諾醫院到近乎要結束的東基,本身就是一個神蹟。原先是要我來接副院長,因原本要來的人無法前來,在無人可派下,當權者只好「免為其難」派任我為試用院長。原來上帝的計畫是要使用我在門諾重建轉型的經驗,來完成東基重建轉型的艱鉅任務。上帝把我的生涯規劃好了,只要順服祂的帶領,豐美的果實也就自然熟成。
東基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呂信雄
▲筆者攝於東基戶外廣場的陶板牆前。攝影/陳仲亭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