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發展室
1964年東基宣教士在東海岸進行山地巡迴醫療服務,並建立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東基已走過一甲子歲月。
五月十一日,近五十位同工及親友沿著外籍宣教士曾經走過的路,回到位於成功鎮的據點。只是當年被創院院長譚維義宣教士戲稱像洗衣板的石子路,如今已是平坦的雙線道柏油路面,眾人騎上自行車,追憶昔日篳路藍縷的開創之路。
山地巡迴醫療是六十年偏鄉路的起點,追本溯源都是因著那份「愛」,耶穌之愛傳承至今,初心未變,且越走越感恩。昂首望向下一個六十年,必定持續堅守著「愛」,得以興起發光。
當年將愛帶到台東偏鄉並撒下種子的外籍宣教士們,如今皆已八、九十歲高齡,譚維義及蘇輔道宣教士仍排除萬難,專程從美國回到台灣,參加東基六十週年系列活動,別具意義。
在五月十八日「為愛興起發光」東基六十週年感恩禮拜上,兩位宣教士與我們一同欣賞了「60年偏鄉路,越走越感恩」主題影片、聆聽了國度音樂傳愛團契現場演唱「愛是一條河」主題歌曲。並在點燭傳承儀式中,傳承燭光予東基公益的五位代表,一起以愛發光。
系列活動期間,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特地搭配東基院慶,在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的五月十一日台東最終場演出中,把演出多年的創院院長譚維義「後山天使」故事編入「台灣幻想曲」劇目中,並邀宣教士及家人到場與民眾一起看劇,讓更多人認識與東基有關的故事。
「興起,發光!因為祢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以賽亞書60:1)
★東基六十週年主題影片
★東基六十週年主題歌曲
|
⊙同心「鞋」力 |
5/4東基六十週年運動會 ▲攝影/葉自強 暌違多年的東基公益運動會回來了! 報名參加的同工們穿上東基六十週年藍色紀念T侐,分為「內個R-HO」、「活力B」、「健健美」、「一定隊」四支隊伍,在台東縣立體育場進行趣味競賽。 當天老天爺給了一個晴朗的好天氣,大家也以無比的熱情回饋了這個豔陽天。拿出團隊精神、拚盡全力完成東基員工福利委員會設計的趣味競賽,包括:陸上行舟、拔河、你踢我接及大隊接力。 競賽場上,總是需要分出名次,贏的隊伍歡喜慶祝勝利;落敗隊伍也不氣餒,彼此打氣再戰下一項目。只是時間飛速,賽程結束仍意猶未盡,期待下一次的運動會再聚。 |
5/11「成功診所」單車尋根之旅 ▲攝影/陳信安 哇!一片蔚藍! 約莫清晨六點半,近五十人的單車隊伍從東基出發,直奔台十一線那端的成功鎮(「成功診所」舊址)。 騎程約五十二點六公里,盡是海陸雙拼的美景。左擁山、右抱海,還真是享「騎」人之福! 這場單車尋根之旅由熱愛單車運動的東基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呂信雄發起,受邀對象是同工及親友,第一個報名的是醫事室同工及其夫婿。當天計有夫妻檔四對、父子檔兩對;參與人數最多的科室是醫務部,共八位醫師,其中兩位還輪值救護車醫師,擔任守護騎士的重責;團體組共兩隊,分別為四人及三人,採接力方式進行,其餘為個人組。 六十年前的篳路藍縷,來不及參與;六十年後的尋根之旅,熱血來響應! |
▲攝影/陳信安 「一、二、三!」拿起手機,一起入鏡,留住那自我挑戰的燦爛笑容。 這裡是車隊的第二個補給點——都歷遊客中心。相互鼓舞、南風助陣,車速比預期的快。已騎過四分之三的路程,「成功」在望了。 都歷村,與東基歷史息息相關。1964年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等醫、護宣教士,在東海岸展開巡迴醫療。隔年因為一位都歷村病人急需手術,緊急商借台東市區友院的手術室,最終救回了病人一命。進而促使譚醫師有了蓋醫院的念頭…… 「都歷」緣自阿美族語Torik,原意是「編織」。催生東基之夢,從都歷開始編織! |
▲照片提供/鍾慧君 「『成功診所』老照片中的紅磚牆」、「診所位在看得到海的大爬坡路段旁」等簡單線索下,使長期田調成功鎮文史的音樂製作人鍾慧君(右),成為協助找到診所舊址的關鍵人物。 在成功鎮出生、長大的鍾慧君,憑著對了解當地今昔的熱愛與使命感,在有限訊息下,先是盤點出早期鎮上足以容納診所的可能區塊,再逐一篩選,舊址地點呼之欲出。 最後向當時還在世,有「成功鎮活字典」之譽的王河盛老師查證後,幾乎確定了成功診所舊址。現在僅存一道紅磚牆! 回想尋訪過程,鍾慧君直呼是不可思議的機緣,「神帶領我找到的」,更開心能與「譚爸爸」在紅磚牆前合影。 |
▲攝影/陳仲亭 一道紅磚牆、一張診療桌,以及早期聽診器、血壓計、木製藥箱,將時光拉回到了六十年前,東基宣教士在台東縣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的看診情景。 坐在診療桌旁的三人,中間那位是診所醫師,後來創建東基的譚維義宣教士;右邊穿護士服是當年的護理人員黃美蓮,這裡是她從事護理工作的起點,即使已七十五歲仍在護理職場上服務;左邊為成功診所第一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人生的第一次就醫經驗就是國小二年級時,從果樹上掉落、昏迷而被送到診所。 三人重回舊址,緬懷外籍宣教士關懷偏鄉醫療的精神。東基公益總執行長呂信雄(後排左)、東基院長馬堅毅醫師(後排右)也將秉持此一精神,帶領團隊邁向下一個六十年。 |
▲攝影/陳仲亭 東基公益伙伴們一股熱血,先是單車騎行,再到診所緬懷,最後在台東新港教會進行「以愛傳承」活動,彷彿是東基六十年來的「濃縮」,別具意義。 誠如東基公益總執行長呂信雄在活動中所說,因為外籍宣教士們看到台東的需要,讓東基在台東繼續幫助更多人,並從醫院跨足到社區,發展為照護老、弱、婦、孺、病等五種對象的「東基公益」服務網絡。 滿一甲子歲月之際尋根追憶,為的是宣教士精神能在東基公益的大家庭裡持續傳承。當天台東縣長饒慶鈴及東海岸重要地方人士都參與並見證了這場盛會。 |
5/18「為愛興起發光」六十週年感恩禮拜 ▲攝影/陳仲亭 東基是從東海岸山地巡迴醫療起家的,當地以阿美族人為主。 該族的勇士帶為七彩顏色,青少年成年儀式時,由頭目為其繫上,意謂成年後要像勇士般勇敢。若贈予他人,則象徵此人贏得族人的肯定與尊敬。 東基宣教士飄洋過海來到當年在地圖上很難找得到的台灣、選擇留在醫療貧瘠的後山台東醫病醫心,勇哉! 禮拜中安排「向宣教士致敬」的橋段。一是以愛之「銘」;二是由東基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劉偉民(左二)、台東縣衛生局長孫國平(右二)在阿美族同工協助下,為宣教士代表譚維義(左三)、蘇輔道(右三)繫上勇士帶,帶上繡有「愛是永不止息」經句。 ★以愛之銘
|
▲攝影/陳仲亭 「點燭金燈台」是禮拜中的另一個關鍵,由兩位宣教士、東基公益五位代表共同禮成。 譚維義、蘇輔道宣教士(左四、五)手中的小蠟燭首先點燃,再各自傳光,一個傳一個,意謂著「傳承」。接著七人一起用手裡的小燭火,點亮金燈台的七支大燭。霎時間,台前裝置藝術裡象徵「東基公益伙伴」、「七縣市服務區域」、「樂齡健康長照園區」的光區一個接一個照亮,意寓著「興起,發光!」 聖經說:「……我就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人,絕不會在黑暗裡行走,卻要得到生命的光。」(約翰福音8:12) |
▲攝影/結金球 「趕忙拿起手機錄起來!」當螢幕播放宣教士龍樂德醫師、龍竹安師母的影片時,只見台下好幾個人做了一致的動作。 2002年退休回美的龍醫師夫婦,在東基服務二十二年,創建小兒科。東基四十週年(2004年)、五十週年(2014年)時都抽空回來相聚,這回六十週年的盛會不克出席,由兒子代表與會。他們倆特別錄製一段祝福影片,在感恩禮拜上播放。 「滿想你們!」聽到龍師母熟悉的國語,有人紅了鼻頭、有人淚眼婆娑。 龍醫師、龍師母,我們也想你們!就把彼此放在禱告裡…… |
5/18東基愛宴 ▲攝影/陳仲亭 每回外籍宣教士「回家」,便是東基老同工們再聚首的好日子。東基六十週年感恩禮拜後的當晚,屬於東基人的愛宴在台東市熱烈舉辦。 譚維義、蘇輔道宣教士及陪同的親友、已退休或仍服務於東基公益的同工及其子女都是愛宴主角。久違後的聚會,大家把握難得又短暫的時光敘舊。 許多「經典」當然不會被遺漏。包括當年與宣教士共事時的趣事、老同工最愛唱的歌曲……在愛宴中說著、唱著,最後大家在吉他伴奏聲中,唱和著東基人朗朗上口的詩歌「Hemeken ko Tapang讚美耶和華」,自然而然地牽起了手,跳著懷念的愛宴舞蹈,一起歌頌這一切的美好。 |
5/20歡送會 ▲照片提供/宋蘭芳 已經多年未回到台東的八十五歲蘇輔道醫師,特地在女兒、孫女陪伴下,專程從美國「回家」參加東基六十週年感恩禮拜。就在即將返程前一晚,昔日東基的「家人」特地為蘇醫師舉辦了一場小而美歡送會。 聚會中有追憶、有歡笑,更多的是離情依依,畢竟隔了一個廣大的太平洋,「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在台東相見。」使老同工們更加珍惜這次的相聚,拿起手機拍下一張又一張的照片,記錄當下美好時刻。 老同工們送上原住民風的背心給蘇醫師,盼他回到美國後,能不忘在台東的家人們。更藉此感謝蘇醫師,使大家可以「與神同工」。 |
6/1東基公益健康市集暨家庭日 ▲攝影/結金球 ▲攝影/陳仲亭 紅通通的臉龐,是這一場市集逛下來的附贈品。 當天東基公益伙伴全出動,縣內特色店家、同工眷屬、接受服務的對象齊附和。二十多個攤位,趣味闖關、集點兌獎,服務宣導(長照服務(圖一)、行動早療、癌篩及健檢、「內外夾弓大立完」正確洗手、器官捐贈等),智慧輔具體驗,皮革、植物、串珠DIY,在地小農蔬果與美食,手工藝品,人像「速」描——圓一個街頭藝人的夢,吳神父足底按摩(圖二)等。 感謝主,許我們一個沒有下雨的美好午後。藍天、白雲、綠草地,大手、小手、家庭日,樂音、笑語、心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