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什麼?忘記了? 最後一口幸福滋味

文/營養師  李欣容

 

 

  軟嫩的紙包雞腿是阿嬤數一數二喜愛的食物!每每看著阿嬤迫不及待打開包裝、拿出雞腿大快朵頤的樣子,都期許著阿嬤、未來的自己、喜好美食的長輩也能夠這樣享受美食,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曾有位朋友也期盼著高齡臥床的媽媽,能夠由口進食至生命終點。但在其他家人們的決議下,已答應為無力吞食的媽媽放置鼻胃管。朋友相當不捨,請我協助詢問是否能再給媽媽嚐嚐她以前喜愛的紫米紅豆湯。

  到家中探望時,發現高齡的阿姨任朋友的叫喊也沒有太大的反應,也無法由表情來表達飢餓、飽足或是不適。看著朋友努力想帶給媽媽一些滿足口慾的幸福感,我建議可試著跟媽媽說她帶來了媽媽喜愛的紫米紅豆、放在鼻子旁讓媽媽聞聞氣味、將些許甜湯抹在媽媽的唇舌。看著媽媽微微的抿唇、閉口的動作,朋友喜悅的說著:「妳看看,我媽一定很開心!她好久沒吃下午茶了。」

  那一刻確定空氣中是有幸福的味道,來自圓了朋友想對媽媽好的用心、也來自媽媽有所回應的溫暖。幾個月後朋友表示,媽媽離開了,回想最後陪伴的那幾日,還好有讓媽媽嚐了點味道;但是越到生命終點,能灌食的營養品量也越少,感到有些自責:「是不是讓我媽餓著肚子離開了?」

  真正走往生命終端、漸漸失去表達能力時,最後的力氣我們會想用來做什麼?仍有對美食的慾望嗎?想感受點甜味滿足療癒?吃得飽飽感覺舒服或是肚子無負擔反而覺得輕鬆?舒適飲食的實現或許未能確定答案,但身為陪伴者的我們可有多一點對於最後一刻營養無法進展的樣貌及身體需求的認識,也提前多一些的思考,幫助經歷生命終端無法好好表達的家人、朋友,有多一點的協助。

當吞嚥變得更困難

一、吞嚥困難、食慾不振導致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是失智症末期影響生命變化的主因之一。研究資料顯示,此時期放置鼻胃管無法延長生命期也影響舒適及愉悅感,故不建議以鼻胃管作為解決策略,建議採舒適餵食方案為主。

二、舒適進食讓個案不誤嚥、不引發吸入性肺炎,是醫療團隊與照顧者的理想。仍須了解若期待個案持續由口進食,誤嚥及吸入性肺炎是疾病進程可能避免不了發生的過程,但我們可學習誤嚥時的處理、觀察體溫發燒時留意是不是肺炎發生。

三、安全的由口進食原則:

 ◆與專業團隊確認適合的質地。

 ◆讓個案在清醒且功能較好時飲食。

 ◆盡可能專心飲食。

 ◆合適的輔具及適當的坐姿。

 ◆提醒慢慢吃、確認口中食物吞嚥後,再繼續進食或餵食。

 ◆利用感覺刺激(如:觸覺、視覺、味覺),讓個案意識到正在進食中。

當無法得知想吃或不想吃

  進入失智中、末期,常常無法清楚表達需求,而我們也未能客觀的評估個案想吃或不想吃。熟悉的照顧者可由個案以往的飲食習慣、飲食中的神情、動作來做出一些猜測;倘若真無法得知,可在排除病人有生理上的不適(如:嗆咳、嘔吐、腹脹、水腫等狀況),予以安全適量的飲食。讓個案有機會進食我們所知他喜愛的、有益的食物,僅是一口也好,都是暖心的交流與陪伴。

當越吃越少,是不是就餓著離開了

  參考瀕死症狀及臨終護理處置,就生理觀點而言,進食的減少及水分攝取的減少,可減少胃液分泌、呼吸道分泌液和水腫情況,減輕體液負擔,會讓病人感到較清爽舒服。

一、不強迫進食,以病人的舒服為主要目標。

二、協助口腔護理,以海綿棒溼潤病人口腔,再用護唇膏避免乾燥。

三、藥物簡化,減少不必要的點滴輸液,一天的攝取量為五百~一千毫升。

  飲食提供營養、帶來力量,連結生命中各「食」刻生活記憶,也乘載著備餐者的心意。相信最後一口飲食即便僅是平淡潤溼雙唇的開水,都將會是幸福的滋味。

參考資料: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指引

「吃什麼?忘記了?」

系列一「找不到的牛肉麵店
系列二「水龍頭的水比較好喝
系列三「遺忘的回憶,食物記得
系列四「給我藥就搗蛋

系列五「如果裝上大象鼻子
系列六「美味的配菜
系列八「吃這個,長記憶

「東基公益」雙月刊163期(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