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什麼?忘記了? 美味的配菜

文/營養師  李欣容

 

 

  「要如何料理,才能讓長輩吃得營養又滿足呢?」常遇到陪伴者提出這樣的煩惱。

  病房曾轉介一位胃口不佳的爺爺給營養師。前往訪視時,看著他把餐都吃光了。很開心的跟他說:「營養師看了覺得好感動,但是護理師怎麼會說您吃不下呢?」爺爺抬頭看了一下身旁語言不通、剛到職的外籍看護,對著我說:「是因為你來看我、陪我聊聊,飯才好吃啊!」

  我阿嬤的挑食是有名的。她總將肉吃個精光,而碗裡青菜卻動也不動。但是每回我帶著燙地瓜葉、食物剪刀與阿嬤進行完「剪葉梗」的儀式後,吃地瓜「葉」就像是她要負責的任務。她就會把青菜吃光,邊愉快地聊著地瓜菜如何種、如何煮……

  其實,餐桌上常常讓我們食慾大增的就是那道簡單的家常菜,比起豬腳、龍蝦等主菜,可能是配著鹹蛋苦瓜、紅燒豆腐、家人好友的談笑,讓我們不小心多吃了幾口飯、多啜了幾口湯。

  讓長輩食指大動的佳餚未必用上頂尖的廚藝。跟著以下讓食慾「加分」的步驟,我們都可以料理出那道美味的配菜!

食材採買

——投其所好、依己所能

  就像買菜,喜好的食材要選、營養的食材要搭。更重要的是,在料理的過程也要心情愉快,不要累壞了自己。

一、了解長輩的飲食喜好

  實際舉動有時比語言更真實。除了詢問長輩、熟知長輩飲食習慣的親友,也能從陪伴中觀察與嘗試。從飲食喜好中挑選一、兩項長輩喜好的食材,同時也可搭配一項不同的食物一起嘗鮮。

二、評估自己能力所及

  陪伴者出於對長輩的關愛,有時不小心轉移了重心、亂了生活步伐。別忘了要適時關心自己,站穩腳步。自己愉悅,被照顧者才會愉悅。除了長輩愛吃的,也要準備自己喜好的菜色,才能在美食上桌後,「一起」開心分享。

  有多少時間就把握多少片刻。若無暇備餐,也可選擇部分外送。二十分鐘的時間可以吃一杯豆花或剝一顆橘子;一小時的時間可以吃一頓餐;半天的時間可以從買菜到一起用餐;不在身旁也可善用外送搭配視訊,熟悉的面孔即是一道美味的配菜。

食材處理

——懂長輩需要的

一、長輩的進食力評估

  安全進食是基本原則。咀嚼、吞嚥、坐姿、肢體活動、身心狀態等因素,都可能影響食慾。轉介專業人員評估,共同找到較適切的飲食質地、姿勢、輔具。了解需求後,再處理採買的食材,更容易讓長輩將營養吃下肚!

二、長輩的營養評估

  吃得下是第一步,吃得好更完美,這是長輩營養攝取的目標。長輩進食量減少、體重下降,是初步營養不良風險的篩選因子。每位長輩因著活動力、疾病、生命規劃方向不同,營養需求個別差異甚大。可參閱先前「吃什麼?忘記了?」系列文章,了解常見的長輩營養問題及需求,或直接諮詢營養師唷!

烹煮與調味

——懂長輩想要的

  年老亦是我們步步邁入的樣貌。當我們的行為能力漸減、心中的不安漸增,自然想要多一些安全感。讓長輩知道有人陪伴、在意著,讓他明白「他對我們的重要」,有助讓長輩多一些安心。

一、多一些熟悉的味道

  可朝聲音、視覺、嗅覺、味覺的備料上,為長輩找一些熟悉感。播放長輩熟知的音樂,準備往日親友們的照片或影像,與長輩聊聊共同的故事、人物、預備的菜餚與回憶,協助連結眼前的菜色與熟悉的事物,增添餐食間的話題。有時單純的傾聽,也能讓長輩感受欣慰。

二、加一點欣喜的調味

  人人都喜歡好消息,可與長輩聊聊生活中美好的大小事。不妨一起到市場逛逛,引導長輩望向有興趣的事物,例如:長輩喜歡的服飾、愛吃的食物、打折的蔬果等。好心情總帶來好食慾!

三、撒一撮合力的點綴

  任務完成,可帶來自我的肯定。可讓長輩參與備餐,像是挑菜、剝蛋殼、簡單的烹煮、協助擦桌子、擺盤等,都可增加長輩進食的動力。

美味上桌

——「一起」把飯都吃光

  比起協助用餐,長輩更喜歡同桌用餐的感受。陪伴用餐可以試著這麼做:

一、調整可平視長輩的高度,同桌共餐或餵食。

二、讓長輩採用容易執行的方式取得餐食。

  盡量讓長輩維持現有能力,能力佳者,可自由夾取配菜;能力有限者,可先幫他盛裝,再協助夾菜。需要餵食者,亦可同桌用餐。

三、不須刻意關心慰問,適時予以協助即可。

  餐桌話題可輕鬆愉快,或者計畫下一餐的料理。

  對長輩而言,美味的配菜不是五星主廚佳餚,也非營養滿分的料理。而是有人可以帶著愉快的心情和他一起吃飯!

「吃什麼?忘記了?」

系列一「找不到的牛肉麵店
系列二「水龍頭的水比較好喝
系列三「遺忘的回憶,食物記得
系列四「給我藥就搗蛋
系列五「如果裝上大象鼻子
系列七「最後一口幸福滋味
系列八「吃這個,長記憶

「東基公益」雙月刊162期(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