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的祝福

文/結金球

鑲嵌畫攝影/賴國用

 

 

{638451397038356098}_P04-01W.jpg

▲耶穌的祝福 鑲嵌畫 755×210cm 陳景容作

東基的故事充滿了無以言盡的愛,
國際級藝術大師陳景容教授聽了之後大受感動。
他希望將這種來自耶穌的感人故事,
以藝術方式呈現並紀錄下來,
鼓勵世人能緬懷並追隨愛的佳美腳蹤。
因此陳教授本著奉獻的精神,
無償創作這幅755×210公分的帶狀巨作,
並將它命名為「耶穌的祝福」。

  當「耶穌的祝福」鑲嵌壁畫的布幕緩緩拉起,嵌畫中央的耶穌與小女孩首先亮相,緊接著使用了近二十萬顆馬賽克材料的全幅畫作呈現在眼前,現場與會嘉賓即刻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十二月十七日「耶穌的祝福」在東基慈愛樓一樓大廳揭幕的實況。

  「耶穌的祝福」是繼2004年十月名陶藝家李永明為東基創作立於慈愛樓廣場的「涓滴成河 慈愛湧流」手印鐫刻陶板牆後,第二件藝術家為東基創作的作品。這種醫院與藝術結合的設計,讓東基更具溫暖與人性。

  這幅嵌畫耗時近兩年才完成,一如師大美術系教授陳景容以往的作品,傳承了他對藝術一貫的熱誠與理念,堅持以古典技法完成。作法完全承襲希臘、羅馬時期千年以來的鑲嵌壁畫技巧,相當費時費力。陳教授表示:「光是定稿,就作正反面一共四次的構圖,最後以反面圖來鑲嵌馬賽克材料。每顆馬賽克材料經手工人力一一鑿剪至適當大小,再慢慢根據構圖,考慮光線紋理,再用特別熬製的漿糊細心黏貼。有別於台灣一般藝術家使用馬賽克瓷磚做成的嵌畫,製作過程可謂艱辛非常。」

嵌畫技法全新創舉

  一般來說,馬賽克嵌畫應直接鑲嵌於牆面上,但是考慮到這幅嵌畫以慈愛樓一樓的挑空牆面為安置處,設想將來若建築物因後山醫療需要而改建時,此嵌畫可以妥善拆移下來,並再安裝於東基新建築上,讓「耶穌的祝福」可以在東基永遠保存、公開展覽。因此這回採用創新的手法,先將沈重的作品鑲嵌於鋼板上,再固定於牆面,將日後拆裝嵌畫時,因意外或人為疏失而損傷到作品的可能性減到最低。

  「裝上去」的同時就要想到將來如何完整的「拆下來」,以及如何再次的安裝完成,此一創舉可謂嵌畫的全新挑戰,也讓嵌畫技法往前跨了一大步。受陳老師所託從頭到尾參與嵌畫製作的傲代室內裝修公司副總李瑞欽,在馬賽克材料的鑲嵌、黏著、底版組合、連結、結構安裝上,細細思量,務必符合「構架穩固、拆卸穩當」的要求。

  再者,嵌畫版運抵慈愛樓進行安裝作業時必須在時限內完成。這是為了不影響東基醫療門診運作,而只能排出星期六、日兩天的作業期,整個安裝、吊掛、鑽孔、銲接、臨時工作架組裝、防護圍籬……必須在這兩天完成。從前一天上午八時自台灣師大美術系展覽館拆卸、搬運上車、包裝,於前一天晚上運抵東基,卸裝、搬運、堆置。李副總居中協調帶領一組團隊完成這項超級任務,他說:「整個過程經過詳細規劃,是很多人共同完成的,過程中充滿了一件又一件的感恩,我看到很多人為了成就這件美事,所付出的愛超越了國家、宗教的藩籬。」

一件美事共同成就

  是的,眾志成「畫」,只因為愛與感動。

  以馬賽克材料而言,包括了石材、陶磚、瓷磚、玻璃馬賽克;石材部分除台東、花蓮的大理石等礦產外,更有來自亞、歐、美、非四大洲共十六國的石頭,例如,印度的金絲緞、法國的法蘭、巴西的世貿金麻、埃及的埃及米黃等,展現出畫面的豐富與多樣。

  以參與人數而言,前後相加超過百人。例如,參與貼馬賽克及洗馬賽克的人員,包括師大研究所學生、相關美術系學生、學生的學生,約五十多人;菲律賓、韓國、日本等喜愛藝術慕陳教授之名前來學藝的外籍人士,當然還有師母李蕙珍,以及她的好友、同事。另外,傲代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張澤民建築師傾公司人力與專業義務襄助安裝作業,馬賽克壁畫、不銹鋼底版、聯繫鐵件、結構鋼材等經過沈長秀結構技師的整體安全評估,以及參與安裝作業的一宗工程公司鐵作工程老闆黃進興及其伙伴、東基工務課林享清主任暨課員、劉瑞慶老師、郭碧珍老師、林勝賢老師、台東縣文化局、史前館等相關施作人員……

  以宗教而言,不管是身為基督徒的張建築師、佛教徒的李副總、天主教徒的沈結構技師,或是篤信一貫道的黃老闆,一路歡歡喜喜參與,謹慎而虔誠的作業。

  再者,放置和搬運也是煞費苦心。

  製作馬賽克要有夠大的空間放置嵌畫底版及各種馬賽克材料,幸得陳教授租到住家附近約五十坪的地下室當工作室。「耶穌的祝福」總重量約兩千公斤,分割成五塊長方形嵌畫版再組裝成一幅嵌畫。為避免裁切到畫中人物的臉,故每塊嵌畫版大小不一,最大的一塊是190×210公分,重達四百二十公斤。當結合嚴密的嵌畫版一一從地下室搬出來時,要經過轉角、階梯、斜坡、狹窄等空間限制,搬運人員必須邊搬邊調整。由於活動空間不足,再者下方人員無法承擔重量,最大的那塊嵌畫版是在階梯鋪上木板,嵌畫版綁上繩子,分在階梯上下兩端又拉、又推,利用斜面滑動,才把它移到地面層。

  說起這一路上的祝福,李副總滿是感恩。十月七日,當五大塊嵌畫版在師大美術系展覽館包裝、上車準備運來東基的那天早上,台北的天空灰濛濛的,眼看就要下雨了。可是,天卻等到嵌畫版都上了車並蓋好防水布後,才嘩啦的下起傾盆大雨,那一刻,大家欣喜的望著天,感恩!當晚抵達東基後,當堆高機叉起最大那塊嵌畫版要進慈愛樓大門時,試了好幾次,總算是在左右僅差O.三公分的空隙下得以安然把它搬進大廳,省了拆門的動作。大夥兒吁的鬆了一氣,感謝主啊!

{638451397153583566}_P04-02W.jpg

▲嵌畫版的搬運真是煞費苦心。照片提供/李瑞欽

耶和華祝福滿滿

  在揭幕儀式上,陳教授細細解說這幅嵌畫的創作理念。「耶穌的祝福」畫面細長,所以畫面呈現上採取如埃及壁畫的形式,以靜止姿態,力求構圖平實穩健,畫面色彩力求典雅細緻。人物安排嚴謹,彼此間關係呼應密切;以接受耶穌祝福的小女孩為重心,讓視覺向兩旁延伸發展,則見栩栩如生的原住民生活意像;這些源自於陳教授於原住民部落所繪的素描,描畫出各種不同族群的日常生活。陳教授還特別提及畫面中耶穌的手勢,其實它源於古老的拜占庭馬賽克嵌畫,象徵著賦予祝福之意。

  東基配合畫作中以原住民人物為主的特色,於揭幕感恩禮拜上由呂信雄院長及潘文惇副院長齊聚東基同工數十人著原住民族各族傳統服飾,獻唱經典詩歌「山海歡唱」,以表達東基對陳教授悲憫情懷最誠摯的敬謝之意。並在剪綵儀式中加入原住民的風味,特別以原住民的花環編成剪綵的綵帶,並由著原住民服裝的工作人員捧著擺滿小米、玉米等豐盛農產的托籃作為裝飾,意謂獻上豐盛的祝福。

  是的,祈盼眾人都能像畫中小女孩般得著耶穌的祝福,並且如聖經所言:「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

{638451397238625107}_P04-03W.jpg

▲陳景容教授現場解說「耶穌的祝福」的創作理念。照片提供/發展室

「一粒麥子」雙月刊53期(200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