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雨停——暫停情緒風暴(二)

■文/家立立基金會董事長 吳方芳

 

 

熱鍋上的家庭

  炎熱的七月天,十二歲的「曉晴」和十一歲的「曉光」姊弟倆,為了一件日常小事而引爆了累積許久的情緒。

  在寢室裡大聲爭論、抱怨,口角越演越烈的李家姊弟,不僅在嘴上較量,還拍桌子挑釁對方:「你給我小心,我不會讓你好過」、「等著瞧,我知道妳交男朋友的祕密」……

  不顧及家裡來了訪客,也不擔心爸爸媽媽在朋友面前丟了顏面的兩個青春少年,像堰塞湖暴漲的湖水,瘋狂的溢了出來。

  就在尷尬時刻,平日裡好脾氣的媽媽一邊禮貌的招待客人,一邊豎起耳朵細聽隔壁房間傳來的爭吵聲。一旁的爸爸也努力壓住自己的憤怒情緒,思索著該不該立刻進房,強力制止正在噴火的兒女。

  說時遲那時快,忍無可忍的媽媽突然衝進房裡,大聲斥喝正值青春期的一對兒女。媽媽大聲吼叫:「兩個沒用的傢伙都給我閉嘴。」被媽媽的威力鎮嚇住的姊姊,瞬間冷卻下來,而弟弟的反應卻是放聲大哭,變本加厲的一邊哭一邊對姊姊和媽媽叫罵。

  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正值更年期的媽媽,像點燃的火球,拿起桌上的檯燈往地上砸,還用力把頭撞向牆壁,哭喊著說:「我不會教育你們,我沒用,我死給你們看……」

  曉晴曉光姊弟的爭鬧場面和媽媽的情緒捲入、暴炸等陷入暴風雨中亂成一團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曾經在你、我的家中發生嗎?

加速期

  曉晴和弟弟曉光的爭吵,顯而易見是來到了情緒風暴的第四個週期——加速期。

  情緒加速期的行為表徵如下:挑釁他人、製造噪音(如拍桌子)、爭論與抱怨、威脅和恐嚇、拒絕遵守指令。

該如何因應呢?

  當鍋裡的油正在沸騰,千萬不能點火,小心哪,旁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引爆一鍋熱油。

  聰明的因應是:

一、保持適當距離。

二、除非能夠溫和而堅定的表達,否則應避免當下的說理或責備。

三、減少肢體語言、給予獨立的空間。

四、提供宣洩情緒的機會。

  面對爭吵不休,情緒進入加速期的兒女,父母若能暫停與訪客的交誼,取得客人諒解後,進房,保持適當距離的觀察(為避免孩子因防衛而自傷或傷人)、漸漸靠近、安撫,並把兒女各自帶開。

  對我而言,立即評估對方是否進入加速期的方法,是保持安全距離的觀察對方有否拍桌子、大力捶胸,或是否手中握著利刃等肢體語言和涉險的動作?而面對加速期的因應重點則是冷卻,設法讓即將來到的暴風雨暫緩及消停。

頂峰期(暴炸期)

  李媽媽呢?其實李媽媽在客廳接待客人的時候,情緒已快速的從激躁期加速飆升了。李媽媽移步來到兒女面前的怒罵,點燃了陷入加速期的曉光,而曉光的激烈情緒也點燃了媽媽,母子二人同時衝向頂峰,負面情緒伴隨著失控行為大大的暴炸開來。

  頂峰期的行為表徵如下:暴力攻擊、破壞物品、大哭大叫、自我傷害等。

  因應策略呢?

一、保護自身安全。

二、維護他人安全。

三、向外人求助(必要時應報警)。

四、避免無謂的糾紛。

五、必要時遠離現場。

  總之,當對方進入頂峰期,我們能做的已十分有限,此時的因應重點是保護自身安全和維護他人安全。

緩和期(消弭期)

  情緒的第六個週期是緩和期。明顯的行為表徵如下:不知所措、責怪別人、自責悔恨、否認己過、試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因應策略是:

一、避免指責,不急於要對方道歉。

二、給予彼此冷靜時間。

三、充分休息。

四、必要時應完成通報程序。

  何時才適合開啟對話,或協助失控者檢討和反思呢?第七個情緒週期——恢復期才是洽當時機。

  孩子的情緒教育,應在子女的嬰幼兒期就展開。奉勸為人父母者放下手機,多花時間陪伴子女、與子女談天說地,對子女表達愛與欣賞……

  一起來學習做孩子的情緒教練吧!

家立立基金會
第一個「立」是家庭的「建立」
第二個「立」是受傷家庭的「站立」
家立立基金會的服務

「東基公益」雙月刊171期(20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