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氣入箱 關懷到家 一粒麥子基金會「麥福箱」照顧長輩

■文、攝影/一粒麥子基金會總會組長 羅龍雲

 

 

一粒麥子增加了「麥福箱」

  「餐食照顧」是一粒麥子基金會2002年持續至今的主要事工之一,因為,「吃飯」不單關乎「是否吃飽」,更是關懷照顧及社會資源進入長輩家中的途徑。多年以來,無論晴雨或是路程遠近,即使遇上天災路癱、疫情封鎖,一粒麥子同工們總是克服萬難、並且發揮創意,使服務不中斷、照顧也更周全。

  八月起,一粒麥子增加了「麥福箱」食物箱遞送服務,先以台東縣為試辦區域,並陸續推廣至其他縣市服務中。「麥福箱」將作為長輩日常飲食及營養的補充,以鼓勵長輩積極自我照顧,並為緊急災變預作準備,多方面照顧支持社區與部落長輩生活。

  一直以來,一粒麥子以「送餐」和「共餐」作為餐食服務的基礎,持續優化建立社區照顧網,近年並輔以「待用餐券」鼓勵居住鄰近超商通路、行動方便的長輩走出家門,讓他們能夠自己選取安全、可靠的餐食,並增進人際互動的機會。而新推出的「麥福箱」則是以多種即食食品,如蘇打餅、沖泡式湯品、營養補充的成人奶粉、或經簡單處理即可食用的調理包等,定期發送給生活可以自理、但是需要營養補充的衰弱長者。

{638972574098580711}_14-1.png

▲「麥福箱」作為長輩日常飲食及營養的補充,多方面照顧支持社區與部落長輩生活。

看見需要的服務

  與其他社福團體食物箱服務不同的地方,在於「麥福箱」是「途徑」而非「目的」,它是從原有的服務看見需求而「長出來」的服務。基於這個想法,「麥福箱」雖多方參考其他優秀社福團體的運作,但並不走一般大量發送或分眾發送模式,反而是以思考「可以如何好好照顧眼前這群長輩」的方式,做到「為需求量身打造」的等級,必要時甚至可以針對有特殊照顧需求的長者,如術後或短期內要加強補充營養者,做到「單獨設計菜單」的程度。而這個服務模式背後所呈現的,就是「麥福箱」的服務目的:不單是送食物,而是作為「社區照顧領航者」使命的實踐。在社區和部落裡,我們可以、也應該是最貼近需要、最周全照顧、最妥善服務的存在。

  此外,「麥福箱」也落實將關懷、支持和鼓勵送進家裡的精神。「關懷長輩」是以一粒麥子同工在遞送同時進行訪視來實現,確定長輩的身心狀況和需求都被妥善照顧,並輔以3C雲端系統記錄及追蹤訪視記錄;更是表達「支持和鼓勵」長輩,在自身能力可做到的範圍內,儘量維持自理能力,不侷限總是要別人協助照顧,讓長輩看見「自己可以讓自己更好」的可能性。這也將是明年起,長照3.0政策的鼓勵方向。

平安喜樂、豐盛有福

  台東服務中心的「麥福箱」服務,從南迴線、縱谷線的餐食照顧對象首先開始。同工在遞送時,長輩一方面對新服務感到新奇,另一方面,長輩也發現了一粒麥子跳脫過去做法,捨棄以往常見的米、油、麵條等雖然重要、但處理上較為不易的主食,換成蘇打餅乾、穀類沖泡等馬上可吃的食品,並搭配奶粉或保久乳的營養補充,首次送出的批次還有肉鬆,讓長輩偶爾可以吃點「讓自己快樂」的小確幸。

{638972574459446108}_14-2.png

▲台東服務中心「餐食服務組」同工向長輩說明「麥福箱」內的食品,並鼓勵長輩「在生活中更多地好好照顧自己」。

  在遞送中,同工也向長輩們說明,「麥福箱」作為食物補充的功能,雖然不是用來「天天吃飽」的,但箱裡的食物,都是鼓勵長輩嘗試「在生活中更多地好好照顧自己」,多多活動、主動維持身體健康和活力。參與服務的餐食服務組同工表示,在服務中能夠陪伴長輩看見自己更好的可能,鼓勵長輩往更好的方向改變,更能感受自己這份工作中重要且珍貴的意義。期盼小小的「麥福箱」,成為承裝大大祝福的管道,讓一粒麥子服務的每位長輩常常平安喜樂、豐盛有福。

您社區的好朋友

一粒麥子基金會「老人送餐服務

「東基公益」雙月刊171期(20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