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基公益」總執行長 呂信雄
三月二十九日,參加了一場足感心的追思禮拜。
恆春基督教醫院員工暱稱「老爹」、把信仰落實在生活中的眼科醫師陳雲址,安息主懷,旅世傳愛九十載。
「父親送醫前,仍掛心當天還有門診的病人在等他。」陳醫師家人表示,原本他是穿上醫師袍準備出門看診,因肺炎發作體力不支而緊急送醫,接著轉送大醫院加護病房。「看診直到最後一刻」,如此的完全委身、堅持到底,令人動容。
五十六歲那年,陳醫師因一場大病被迫提早離開職場,前往美國與兒孫相聚,並打算就此安享晚年。有一天和妻子清晨靈修時,聖經上僕人領五千、兩千、一千銀子的故事震撼了他(馬太福音25:14~30)。自覺像是那位領一千銀子的僕人,荒廢了上帝所給的恩賜,自此生出返台繼續發揮醫治恩賜的念頭。
「去沒有眼科的地方」,陳醫師決定把自己最後的價值奉獻出來。1995年六十歲的他選擇落腳台灣尾——恆基,當地既無眼科醫師,許多教會也缺乏牧者。他行醫救人、傳講福音,一做又是三十年。助人重見光明,不只是視力上的,更是領人信主活出新生命!
不但在醫院看診,陳醫師也與團隊進到部落巡迴醫療,為原以為有白內障即從此失明的部落長輩撥開雲霧、看見陽光。他還發現在盛產洋蔥的恆春,工人的眼角膜易遭洋蔥刺激而潰爛,遂主動通報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列入職業病系統,更進一步參與研究計畫,發明了護目鏡,防範洋蔥工人失明。效法史懷哲的他,獲頒2000年第十屆醫療奉獻獎。
早年陳醫師開診所時,每禮拜六下診後會和員工一起大掃除,掃地、清洗地板、打蠟等工作都親身參與。以身作則、視病猶親等諸多美好行誼,影響了身邊人。其兒媳指出,她聽到別人談起公公時,越發覺得從醫的夫婿其實是延續了公公的精神。「一樣關心病人,一樣溫柔地對待病人,員工跟他用同樣的態度對待病人。」他的侄兒陳澄鋆是心臟內科醫師,耳濡目染下,在退休後於2020年夏天加入東基守護後山醫療的行列。
服事上帝是一輩子的事。只要「願意」給上帝使用,像是退休後又回應呼召的陳雲址醫師,或是年輕就來台服事直到髮白的譚維義、蘇輔道、龍樂德、耿喜音等東基宣教士,都經歷了祂豐盛的供應。堅守偏鄉超過一甲子的東基,亟需醫療、長照生力軍,歡迎您來,在這裡可以發揮最大的邊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