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秀亭
■照片提供/光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
從不情願到每天穿上家中最漂亮、時尚的衣服,準時在家門口等候搭乘交通車至日間照顧中心,甚至主動向照顧團隊提出共同策劃屬於「光福」的豐年祭。這樣的改變,是一粒麥子基金會光福多功能日間照顧中心(綜合式長照機構,花蓮縣光復鄉)讓七十七歲陳玉蘭阿嬤找回的自信,並成為其他日照長輩的課堂小幫手。
▲玉蘭阿嬤(右一著紅衣站立者)不僅帶來家中的阿美族傳統服飾、頭飾,還協助同學戴好頭飾。
玉蘭阿嬤的大女兒回憶,父母在花蓮縣光復鄉有間工作室,兩人聯手製作的阿美族族服頗受當地族人喜愛。爸爸約在十年前過世,媽媽好不容易走出傷痛低潮,病痛卻找上門。經歷中風、髖關節手術等,認真復健仍找不回昔日的矯捷身手,如今仍須以單手枴杖助行。
我沒有病懨懨
大女兒說,媽媽不擅主動與他人互動,加上獨居,家人們為了延緩媽媽身體退化的速度及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積極尋找適合的長照資源。先是使用一粒麥子基金會的居家服務,也嘗試連結文化健康站,然而家人們評估後,認為光福多功能日照中心的環境、設備、課程安排及交通接送服務等才是首選。但媽媽認為「身體狀況比較不好的人才會到日照」,而抗拒到陌生的環境上課。
在家人及光福照顧團隊的努力說服下,玉蘭阿嬤2023年五月開始到光福上課。畢竟不是出於自願,一開始不肯參與課程活動,也不和其他長輩互動,總是獨自一人四處走動,玉蘭阿嬤抱怨「因為其他人都病懨懨的,我的身體還很健康啊!」
主動籌劃光福豐年祭
為了讓玉蘭阿嬤融入日照的生活,照顧服務員觀察到她對藝術和手作課程特別有興趣,試著投其所好,特意幫忙購買材料,讓她先做自己喜歡的事物。隨著在日照的日子漸久,玉蘭阿嬤逐漸敞開心扉,開始參與手作課程、與其他「同學」互動,也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手作成品與製作心得。在照服員進一步鼓勵下,在課程中幫助行動不便的同學、協助同學進食……成為了熱心助人的小班長。
▲玉蘭阿嬤(左)與其他日照的長輩一起製作傳統小米酒酒釀。
因光福的長輩中,超過半數為阿美族人,每年原住民族日(八月一日)必定比照部落節慶,舉辦「光福豐年祭」。去(2024)年玉蘭阿嬤表達共同策劃的意願,從旁觀者進階到策劃者之一。當天主動帶來家中所有傳統服飾、頭飾,讓每位日照長輩穿上了阿美族服裝、品嘗傳統美食。無法到部落參加豐年祭的阿美族長輩,有機會圍著圓圈、唱著熟悉的傳統歌謠、跳著記憶中的舞步,也帶著不同族群長輩體驗阿美族文化。
活力感染同學
玉蘭阿嬤在光福被照服員照顧,同時被同學們需要,找回了自信與生活目標。大女兒說,媽媽總會將隔日上課要穿的衣服提前搭配好,期待著交通車接她上學,並樂於和同學分享穿搭心得。有些長輩看著也受她影響,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如今玉蘭阿嬤堅持除了假日之外,每天都要上課,積極參加活動,認真使用智慧運動復健設備,做復健、增強肌力。只有身體很不舒服,才會向光福請假。這樣的堅持與熱情,無形間感染了其他長輩。大女兒說,光福給媽媽很大的發揮空間,「媽媽總是誇讚日照的老師用心又貼心,像照顧自家人一樣照顧她。」
不只是日照——不只照顧老人,也幫了老人的家! 懇請支持「偏鄉日照建置計畫」 愛心專線:(089)3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