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嚥」福無邊 好好吃飯

文/迦南護理之家營養師 葉倩吟
   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謝孟庭

攝影/迦南護理之家社工 高汝梅

{637902140763546791}_001.jpg離鼻胃管的阿嬤享用葉倩吟營養師調理的「細碎」餐食。攝影/高汝梅

  迦南護理之家八十八歲的阿嬤用手推著輪椅靠近營養師,開心的說:「謝謝廚房幫我準備餐食,我全部都吃光囉!好久沒有吃東西了,快要忘記是什麼味道了……」阿嬤原本可以從嘴巴進食,因急性疾病導致吞嚥功能退化而放置鼻胃管,在護家團隊的陪伴及訓練下,現在終於可以回復到從前。其實,咀嚼及吞嚥困難一直是許多長輩的難題,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

  隨著年齡的老化、疾病的影響(中風、帕金森氏症、肌少症、食道狹窄或逆流、阿茲海默症等),吞嚥困難的比率也隨之增加。這些人常伴隨著營養不良,進而出現較高的住院率及死亡風險,故需要吞嚥困難評估及治療、足夠的營養及熱量來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什麼是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是指食物「從口腔進到胃部」的過程中發生困難,例如:看到食物無法分泌口水(像是阿茲海默症病人經常不認得食物)、口腔與喉嚨的肌肉虛弱或無法協調等,因而無法順利啟動吞嚥、進食的過程。這會讓吃飯時間拉長、吞嚥費力,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甚至讓應該進入胃部的食物或液體,誤吸入到氣管、進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住院或嗆咳窒息的危險。

  以下是常見的吞嚥困難症狀:

*缺牙或假牙不合,只能吃偏軟及流質的食物。

*食物吞不下去或經常感覺喉嚨卡卡的。

*進食中或進食後常咳嗽或嗆到。

*每口食物須吞兩、三次才吞完,吃完飯需要很久的時間。

*吃完飯後仍殘存食物在兩頰和舌面。

*吃飯中,食物會邊吃邊從嘴巴掉出來。

*平時流很多口水,也會邊吃邊流口水。

*進食完後,說話聲音帶有濁濁的水聲。

*不明原因發燒。

*營養不良、體重減輕。

*經常肺炎住院。

吞嚥困難的評估

  家中長輩若出現以上症狀,請到醫院復健科尋求專業協助,語言治療師會經由完整的評估(包含口腔構造及肌肉協調能力、吞嚥不同食物的能力評估),安排長輩進行吞嚥訓練並衛教照顧者相關的進食技巧。也會適時借助家醫科營養師的專業,教導選擇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來保護進食安全及維持均衡營養。

四種質地餐食

  仔細觀察長輩,如果是因為咀嚼不易、食物過大而吞嚥困難,可參考下表依序嘗試,調理出適合的質地。

質地

尺寸建議

食物

軟質

長、寬、高各為3公分

黑豆干、荷包蛋

剪碎

長、寬、高各為1.5公分

板豆腐、炒蛋

細碎

長、寬、高各為0.4公分

濃粥、布丁、嫩豆腐、蒸蛋、仙草粉(洋菜粉、吉利丁等)加水煮成果凍狀

糊狀

泥狀

薯泥、芋泥、南瓜泥、地瓜泥、豆花、奶酪

  假如長輩連不需要咀嚼的糊狀食物都沒辦法順利吞下,建議轉介復健科讓醫師及語言治療師評估其吞嚥能力,再按照專業的建議來準備更適切的流質飲食(全流質、蜂蜜狀、花蜜狀、清流狀等),並改用鼻胃管灌食。

避免不易吞嚥的食物

  吞嚥困難者,要避掉下列食物,以保進食安全。

一、乾且容易鬆散的食物:麵包、餅乾、全熟的蛋黃、鳳梨酥、綠豆糕、乾飯等。麵包及餅乾可放在水或牛奶中,泡軟再食用。

二、黏度太高的食物:糯米製品(麻糬、年糕、米糕、湯圓)等。

三、避免直接給稀薄液體(非稠狀):水、清湯等。可適時加入具增稠效果的食物,像是太白粉、米麩、麥麩等五穀類;或是市售增稠劑(快凝寶)。

四、圓形狀食物:鳥蛋、豌豆仁、小丸子、毛豆仁、玉米粒、湯圓。

五、先去除纖維較粗難以咀嚼的果皮及青菜梗。

擺脫管灌到再次品嘗美味

  當護家的長輩經醫師評估可以暫時性的移除鼻胃管後,會先給予加了食物增稠劑的水,調製為花蜜狀或蜂蜜狀程度讓長輩試吃。{637902159419464383}_001.jpg
{637902159498933525}_002.jpg細碎餐食。攝影/葉倩吟

  當食用花蜜狀食物而沒有發生嗆咳的情形,就會開始供應小碗的「全流質」飲食(蔬菜+肉+飯或是南瓜、地瓜+水,均勻混合攪打);如果長輩沒有咀嚼的問題,可再改為「細碎」餐食(蔬菜、肉分開攪打+稀飯),之後再依咀嚼的程度調整質地。

  當然還是得繼續每週測量一次體重,以及觀察進食量(每餐的量是否有吃到一半)。如果體重還再往下降,可再請營養師做評估。

一粒麥子雙月刊147期(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