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基公益」總執行長 呂信雄
■攝影/(圖一)結金球、(圖二)葉自強
當年譚爸爸(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東基人的暱稱)退休回美的原因,可從東基陶板牆一窺端倪。
名為「涓滴成河 慈愛湧流」的陶板牆,是台東名陶藝家李永明老師的創作,於十九年前引水啟用。李老師說:「這件作品把眾人的手印和愛心結合在一件藝術品中,是台灣首創的,其他的手印鐫刻陶板牆只有手印,但是這件作品還包括其他的藝術元素。」
陶板牆原本和慈愛樓「垂直」相連,後因興建盼望樓(癌症醫療大樓),乃於2018年在專家協助下,把它完整「搬」到(圖一)與慈愛樓「平行」的現址。
和李老師相識於2000年,由作家齊萱引薦。時正舉辦個展的他把義賣所得捐給東基,助建現今的恩典樓。「當醫院建造新大樓時,不僅要持續做一間人性化導向的醫院,還要是一間藝術圍繞的殿堂醫院……」當我跟李老師分享這個夢想時,他說願意跟東基共同追求。到了2004年,他的年度創作大賞果真就安立在東基廣場了。
細看牆上的譚爸爸手印,是較輕淺的!因為他得了關節炎,以致手指無法完全壓平、使力。也因此無法為病人動手術,加上高齡母親的殷殷呼喚,1994年他屆齡退休。
每每走過陶板牆(圖二),東基愛的故事總會浮上心頭,縈繞……